万向娱乐wanxiangyule
津门美食里的人间烟火(图)万向娱乐官网
时下文旅热,“到天津吃好吃的”“到天津吃早点去”成为网红话题,美食文化已然成为这座城市重要的亮点与“名片”之一。说到吃,谁都愿意吃个明明白白,知其所以然,吃起来也会更有滋味。民俗学者由国庆就像是一位领读者,他的新书《四方食事:不过一碗人间烟火》,就如同他手里的讲义,带领读者探究有关食物的来龙去脉。 万事问由来,由国庆是擅长为读者刨根问底、掰开揉碎讲故事的人。天津地处九河下梢,又临渤海,烹制河海两鲜自然是这座城市最突出的食俗特色。俗话说,吃鱼吃虾美食,天津为家。天津尽得渔盐之利,本地人吃海鲜有得天独厚的条件,大对虾、琵琶虾(皮皮虾)、海蟹、黄花鱼等林林总总,唾手可得,物美价廉。天津人吃海鲜特别讲究应时到节,赶早抢鲜,难怪有“当当吃海货,不算不会过”的比喻。您瞧,过去的“馋猫儿”把家里值钱的东西拿到当铺换钱也要抢时节、趁新鲜吃上几顿美食呢。 由国庆在《四方食事:不过一碗人间烟火》这本书中,将天津的河海两鲜为读者一一呈现,如《富富有余必食鱼》《“七尖八团”蟹正肥》《对虾与晃虾》《面鱼托儿与虾米托儿》等不胜枚举,仅看这些题目就要流口水了。 海鲜在天津被叫做“海货”,大有吞江吐海之势。这阵势也是天津人吃琵琶虾的真实写照。肥美满黄的母琵琶虾最好吃,不仅有虾的鲜美,还兼具类似蟹黄的嚼头。天津人对琵琶虾的钟情可以用“海吃”一词来形容,昔时街头巷尾,菜店、水产店的琵琶虾、毛蚶(麻蛤)堆得像小山似的,用簸箕一收一收地便宜卖,人们吃一顿常常是蒸足满满一锅。琵琶虾在天津历来有很多种吃法,清蒸、白灼、油炒、香炸、椒盐,口味各异,无人不爱。讲究的天津人还剥出琵琶虾肉打三鲜卤或者包饺子吃,那鲜味让人叫绝。 提到“鲜”字,来天津自然也可尽兴品尝海鲜馅的水饺,比如现下已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鲅鱼馅水饺,可谓别具风味。老天津的厨师还能将黄花鱼、偏口鱼(比目鱼)等做出好吃的水饺馅来。“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”可形容另一特色——鸳鸯水饺。它的馅料包括鲜肉末、蟹黄、虾肉、海参、鸭脯肉、韭菜及多样作料。用鸡蛋和面,且需先分开蛋清、蛋黄,分别和出白面美食美食、黄面,白面皮包鲜肉蟹黄馅,黄面皮包鸭肉虾肉海参馅。有意思的是,要把一个白饺、一个黄饺的“肚子”对在一起,接着捏拢(两半圆组成的)圆边,可捏单褶或双褶花边。双色、双馅、双味,喻鸳鸯,是水饺,又像合子,寓意着喜庆吉利。 天津是一座很有烟火气的城市,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美味的早点上。很多人来天津逛吃,必打卡煎饼馃子、锅巴菜、豆浆、老豆腐、素卷圈、糖馃子、“鸡蛋荷包”馃子、面茶、包子等。 豆浆,天津人俗称浆子,以浓香著称,远近闻名。相声大师侯宝林20世纪40年代初在天津演出走红,也喜欢天津小吃,他夸天津豆浆“那叫醇,就跟天津人一样,厚道!”老年间,卖浆子的豆腐房遍布天津街头里巷,那里的浆子讲究现磨、现熬。说到豆子,天津豆腐房常用东北或北河(今河北省定兴县)的圆豆,特点是磨出的浆子色白、油性大万向娱乐官网,且出浆率高、营养价值高。天津人喝浆子一定要喝用大铁锅熬出来的热浆子,而且要“吸溜着喝”。初尝一口,舌尖感觉稍微有点儿清苦,甚至稍有糊锅味(稠浆慢熬过程中锅底自然微糊),随即舌根、齿颊回甘,香气十足。说浆子浓,尤其体现在热浆子稍凉后在浆面起的一层油皮上(与腐竹同理)。一碗顶烫的浆子端上来片刻,看浆面是否起皮儿,是天津人衡量它浓不浓、好不好的重要标准。浆子皮儿的“精华”还催生了一种大致是昔日天津卫独有的吃法——刚出锅的鲜豆皮儿卷热馃子或馃箅儿。 素卷圈也是出了天津就难见到的小吃,直到今天,街边卖大饼夹卷圈的摊子前依然排满人。书中说,老天津卷圈的馅料要选用上好的绿豆芽菜,必不可少的香干要选用“孟”字(品牌)的,香干切成细丝,还要加上细粉丝、口蘑丁等。齐全的主料再用由麻酱、腐乳、料酒、姜丝、细盐、花椒水万向娱乐官网、口蘑水兑成的浓汁拌匀。包制时,裹馅必用从原汁豆浆中专门挑出来的鲜豆皮。炸卷圈的油总是干净透亮,炸出的卷圈外皮金黄,头层皮酥脆,二层皮筋道,咬一口香气扑鼻。其实,昔日的卷圈也分荤素两种,荤馅中可见肥瘦相间的肉丝、香干丝、宽粉条、冬笋丝、口蘑丁和蔬菜等,这种卷圈是半月形的,有别于传统的枕头样的。 再说天津的人情味儿,小孩儿吃“百家饭”便是一例。旧年天津普通百姓住大杂院的居多,到了夏天吃饭点儿,每家多在自家门前摆桌子吃。赵家妈本已做好了饭,可三四岁的小子狗儿偏不好好吃,扒拉了没两口便端着小碗开始四处“踅摸”了。到了王奶奶饭桌,王奶奶赶紧给他拨点儿烧茄子,孙大姑正吃麻酱面,也一准儿从自己碗里给狗儿挑一筷子……一趟下来,狗儿吃得那叫个香。老天津人没人嫌弃小孩子,反倒觉得是生活中的一件乐事,俗信吃“百家饭”的小孩儿没灾没病长命百岁。 至于包子、捞面、炒菜等林林总总的家常饭,由国庆在《四方食事:不过一碗人间烟火》中皆尽严谨、俏皮文笔所能,从食事渊源、往事掌故、民俗趣话等不同层面多有讲述,就等读者打开这本全彩色的图文书一一“品尝”了。 现下开餐馆的为揽客,常爱巧借些“主题元素”来凑趣。有一家“大食堂”的菜谱上就有不少地道的津地传统吃食,比如独流焖鱼、拌沙窝萝卜、报纸大果仁(过去用报纸包)、酱杂样等凉菜、小吃,更不乏罾蹦鲤鱼、老味全爆、家常辣子罐、肚丝烂蒜等热菜。还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菜名——“二他妈”隔夜带鱼。 带鱼是天津特产,一碗新蒸的小站稻米干饭,一碟家熬带鱼,堪称最熨帖的饭食之一。话说回来,这菜名中的“二他妈”是何许人?跟带鱼有嘛关系呢?老天津家庭生活中,常指着孩子来称呼对方,这也就有了小二子他爸叫自己媳妇“二他妈”一说。若说“二他妈”咋就成“天津名人”了,还得益于相声表演艺术家高英培、范振钰合说的《钓鱼》名段。相声中侃,“二他爸”见街坊会钓鱼,他不服气,吹牛自己也行,于是让“二他妈”给他烙个糖饼,以备外出饿了垫补垫补胃口。结果糖饼接连没少吃,可鱼一条也没钓着,“归齐我一打听啊,明儿还来一拨呢,听说明儿这拨可不错啊,都是咸带鱼。”笑点来了,河沟里能出带鱼吗?第三天,“二他爸”从路边买回大小一样的鱼,到家门口就喊:“快拿大木盆来!好家伙,我可赶上这拨儿啦!”《钓鱼》诙谐幽默,脍炙人口,“二他妈”“二他爸”也由此成为天津家喻户晓的“哏儿人”。 男主外,女主内,熬鱼炖肉当然是像“二他妈”这样的天津巧妇的拿手好戏。天津熬鱼,特别是熬带鱼讲究大作料,葱要用宝坻的“五叶齐”,蒜得选宝坻的“六瓣红”,酱油要用宏钟牌(后红钟牌)的,面酱得选东全居、天昌、孟家老酱园的“三年甜”。姜需切成“一字”姜丝,蒜需切成“凤眼”蒜片,葱需切成“蛾眉”葱丝。熬带鱼重火候,大火烧开,文火慢炖,香气徐徐而来…… 按说这般食不厌精总该可以了吧,莫急,早年间有不少吃主儿更讲究吃隔夜带鱼。怎讲?口味刁钻的吃主儿觉得刚出锅的带鱼还残留着水汽与火气,认为放上一宿它会更入味。第二天,家熬带鱼加热后,只见其色泽枣红,一尝咸鲜略甜,酱香味浓,鱼肉细嫩软烂,堪称一绝。即便不甚讲究的人往往也觉得有些熬鱼“剩”一夜转天吃反倒更可口。 家常饭吃熬鱼,若是家里孩子多,妈妈们还喜欢把旱萝卜、白萝卜、大白菜、粉丝等与鱼一起熬烩,多添点汤水,让鱼香汁完全煨入萝卜中,也是不错的下饭菜。当然,这也许会被富裕主儿叫作“穷吃”,人家说了,这么吃“撤味”“遮味”,怎比得了原汁原味的隔夜鱼呢。万向娱乐万向娱乐万向娱乐